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文山-三七之乡

    信息发布者:wzxllqc01
    2017-05-26 22:14:31   转载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文山三七文山三七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

    折叠编辑本段功效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 三七的图片三七的图片强身健体长身高(指小孩);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三七分"春三七"和 "冬三七"两种,这是以采收季节来区分的,在结籽之前采收的为春三七,结籽以后采收的为冬三七。以春三七的品质为佳,选择个大。体重、色好、光滑、坚实而不空泡者为最好。冬三七皱纹较多,质量次之。

    近几年,文山道地药材三七走畅全国各大药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2004年在药材市场不景气、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三七却一花独秀,成为药材市场一匹奔腾的黑马,给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经营增添了活力,给部分药商带来了比较丰厚的利润,可观的收益。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与人参同科同属,起源于2 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山区,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称。三七为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中医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七是一种品质稳定的常用植物药,又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自古以来其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为世人所公认。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能治一切血症",《本草纲目拾遗》又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近 3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三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药化、药理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三七含数卜种皂苷等活性物质高于人参,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稠、降血压、抗炎症、抗疲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无毒,从而给三七的开发应用展示出新的广阔天地。

    文山三七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文山州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种植为基础,加T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之路。"从而使三七产业的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


    三七之乡

    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开化府志》中有,开化三七在市场出售畅销全国的记载。公认的文山三七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被国家命名为"三七之乡"。

    发展三七生产

    1949年以前,文山全州仅有文山县、砚山、马关、广南县的少数农户种植三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三七生产,但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对三七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管理,致使三七从1951~1992年的40余年中,文山的三七生产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从1993年起才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第一阶段是195l~1979年,其特点是三七在生产中遭受人为扼杀。建国初期,三七在地面积为52 公顷,产量6 000 kg,1974年发展到2 933公顷,年产量67.5万kg。1979年三七在地面积锐减到800 公顷,产量降到1 2.6万k g。第二阶段,1980-1992年受利益驱动,盲目发展三七种植。在高峰期的1989年,三七面积达到4 733 公顷,产量达到1 3 8.4万kg,供大于求。三七价格从1989年底急剧下滑,每公斤从220元跌到51元,众多种植户损失惨重,1992年三七在地面积只有1867 公顷,产量38.6万k g。

    1993-2003年,三七种植业稳步发展,深度加工实现新的突破,三七生产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文山州政府培育三七产业,建立了三七特产局和三七产业园区,三七种植面积稳定在3 300 公顷,价格也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一批三七加T企业迅速崛起,三七产业呈良性发展态势。文山州三七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围绕三七产业的发展,文山州三七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对三七道地性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对三七道地性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三七GAP栽培技术、种植基地已初见规模。三七GAP基地种植面积已达730 公顷,截至2004年10月底,文山州己形成5667 公顷的三七种植基地。文山州三七的深加工已形成一批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高新技企业,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开发主体并存,竞争主体多元化,促使企业小断提升现有产品的质量,造就了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三七产业的勃勃生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